以臺北市社區空間為背景,以舞蹈比喻一連串的社區、社群行動,拉起近十年來公共空間演變的討論序幕。
透過舞蹈穿越巷弄,織起事件與場域的故事,自羅斯福路綠生活軸線中的溫羅汀,到師大—油杉—麗水綠生活節以及後來的Open Green改造點等各式社區公共空間,這一路來都是群與眾的協作。
總體說來,希望能開啟一道視窗,讓大眾可以知道臺北市是如何從以重大工程為導向的都市建設模式,到重視小而美的鄰里空間環境創造;從閉門式的決策體系到倡議參與式規劃的社會氛圍;從衝突式的社會運動到公私協商的多層次合作可能,近二十年來的臺北市長出的都市氛圍,已長出可辨識出本土性的一面。
這篇好好看!整理得很詳細,有些景點好像還有路過,但都不知道有這樣的故事啊…
快加入下次的踩點清單,我覺得真的拜訪之後,會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更多想像啊(像我們就會希望台南也有這樣的方案呀!)